关心是解决问题的法宝
近日,有关媒体报道大理有的学生被拔毛,学生和家长都不得安宁,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,部分家长怒打了拔毛者。
拔毛确实可恶,拔毛者以各种名义,不择手段在不同场合对受害学生收取所谓保护费等,经济受到很大的损失,身心也受到极大的伤害,学生心惊胆战,家庭遭受不测。
愤恨拔毛者是人之常情,痛打也能理解,但结果如何呢?暴打过后,可能出了气,解了恨,拔毛者能改变自己的行为吗?他们真的知错改错吗?可能很困难。
拔毛者通过拔毛,有钱花,可在别人头上作威作福,不可一世,获得好的感觉,一经上手就难以止步。但是,任何行为都不是一朝一夕之事,其背后都有很多因素,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。
从心理上分析,不管任何人采取重大行动之前,都会担心害怕,尤其是实施行动之时,心理往往会紧张慌乱。干坏事的人更是慌慌张张,初犯者尤为慌乱,有时会发抖,有时很慌作一团,动手之前大都是在试探。如遇敢于反抗,不畏强暴的人,他们总是缩手缩脚,不敢轻举妄动,难以得逞。反之,如果碰到软弱无力,畏畏缩缩可欺之人,他们的慌张立刻消失了,紧张的情绪很快释放了,胆子增大了。因而不顾一切,大胆妄为,轻易得手。获得自认的好处后,就沾沾自喜,享受所谓的快乐。兴奋过后又想以后的办法,于是得寸进尺,变本加利,再次行动获得好的感觉。
拔毛者可恨,我们只有深入剖析他们拔毛行成的过程,才能有所警醒,避免拔毛行为危害人们。从常理来讲,任何行为的产生都不可能一蹴而就,都有一个发展的轨迹。无论是好行为坏行为,其养成都与家庭、学校和社会有关。对拔毛者来说,可能家庭问题很多,或夫妻不和,或家庭暴力严重,或是父母为工作奔忙而疏于孩子的管教等。即使家庭问题不多,但教育孩子方法失当,或娇生惯养,或放任自流,或过渡关注,或包办代替,或高压对待,或暴力成性。种种原因,都会使孩子产生问题,有的放荡不羁,有的闷闷不乐,有的不厌其烦,有的无所适从,有的拉帮结伙,不可一世。
别看一些孩子为所欲为,但其心理都很自卑,狂妄渡日的背后是心理的不安和恐慌。他们的不安来自于行为的偏差,进而受到孤立,受到打击,以至拉帮结派成为所谓的头头。其内心深处是为了表现自己,为了体现所谓的能力。而这些行为都很反常,同学看不惯,老师不喜欢,家长很讨厌,实际是得不到认可和承认。
为了体现自己的能干,他们就更加纠集在一起,到处逞能。而拔毛最容易得手,是走向所谓成功的最佳捷径。拔毛者趁人不备,到处寻找猎物,那些胆小怕事、软弱无能的人走进了他们的视线。一经得手,就不轻易放过,并且一而再,再而三穷追猛打。较弱之人越是害怕,他们越能“成功”,所谓舒服、能干的感觉越来越多。
其实他们干坏事心理十分明白,也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,但养成了习惯,就不顾一切为所欲为,一发而不可收。
人的出生都十分纯洁,生为人都想做好人,生为孩子都想让别人喜欢。孩子变坏是家庭的不幸,自己的不幸。生长在不良的家庭环境,受到不良教育等等,致使一些孩子养成了坏习惯,成为边缘之人,内心空虚。表面上他们好像无法无天,其实内心十分痛苦,大家只看到他们不好,家长、老师和同学难以解他们,更难深入他们的心灵,尤其难知他们的痛苦。大家都看不惯他们,都不与他们相交,无形中他们在别人眼中成了怪物,与人隔绝。他们可能受到排斥,可能受到孤立,可能遭受白眼,可能遭遇遇打击等等。他们心里孤独苦闷,痛苦不堪。
常言道:人以群分,物以类聚,这些孩子为了自己的利益,就会不约而同采取过极行为。拔毛是其中的恶劣行为,做法使人痛恨。然而,从某种意义上说,他们也是可怜人,我们要理解他们内心有痛苦和煎熬。他们与其他人一样值得同情,值得关心,值得爱护。因此,全社会有义务帮助他们,使他们走上正确的轨道,变成好孩子。
如果对他们施以暴力,施暴者也在犯法,法律不会放过犯法的人。被暴打后,拔毛都只是受到肉体的伤害,不会从心里认识自己的错误,以后也不会放手恶劣行为,相反只会对打他的人愤恨,心里增加更多的仇恨。不中避免滋生了报复心理,增长仇恨心理,更加仇恨社会,危害社会。
他们养成的习惯难以克服,难以收手,而是更加想方设法干坏事,可能不择手段,可能更加隐蔽,可能换地方作案,或加大对其他人的拔毛,或干一些更加破坏社会的行为,对社会带来极大的隐患。
对于拔毛现象,社会要引起极大的重视。家长和老师都要有耐心。自己的孩子被拔毛,一定要与老师、同学合作,必要时要报告警方,以集体的行为对待拔毛者,及时制止拔毛行为。平常要培养孩子勇敢的行为,培养孩子的智慧,学会同坏人坏事斗志斗勇,保护自己。
对拔毛者,要毫不留情地指出他们错误,对社会的危害。同时,要从改变他们成为好人入手,爱护他们,深入他们的心灵,一点一滴与他们交心谈心,将他们拉入大家的怀抱。从多方面关怀他们,让他们感到温暧,确立人生的意义,走向健康的人生。这是一个艰苦的工作,但唯其如此,才是解决拔毛的正确之道。归根到底,关心,是解决问题的法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