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与接纳
早期生活在爱与接纳、鼓励与肯定中,容易建立起信心和积极的自我形象。反之,生活在挑剔、不满、责难、评判中,就非常容易自我怀疑。欣赏与肯定,会带给人动力和正面引导。自信的另一坚实基础,是自我接纳。接纳不是无奈认命,而是带着喜悦之心接受。养成自我肯定和自我接纳的习惯,可以为自己创造没有评判、不做比较、无需表现的内在环境,也会很容易去肯定和接纳他人,为这个快速变化、压力倍增的世界,持续传递一份温暖、信心和支持。
抗逆力有三个不同层次的含义,一是经历严重或危险的打击;而在遭受打击后发展仍然良好;二是在强压力下,工作和生活中能得到较好发展就是具有抗逆力;其三是自我的保护性因素发展好。
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,在青少年时期有那么一两段敌对的经历,反而对人的情绪和社会性的发展有利。但这个前提是,要学会在被欺负的时候进行“反击”。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者发现,和同学结过仇的孩子在社交能力的得分上要高得多。研究者认为,当有人对你表现出敌对情绪时,你大可不必回避或无视对方,你可以用同样的态度回敬他。
研究者的这一观点有多种依据:第一,在实际情况中,往往是对欺负者越回避,对方就越嚣张。而反抗有时会化解冲突,化干戈为玉帛;第二,青少年正处于形成“自我认同”的时期,也就是形成那些自己认可的品质,抛弃那些自己厌恶的品质。这对于形成一个独立的人格十分重要,而这些品质也是与跟他人的互动密不可分的。旗帜鲜明地反对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,也是形成独特自我的必经之路。薇薇就是通过反感婷婷耍无赖的态度,才明白自己要成为的是一个直率诚实的人;第三,如果童年时不能识破别人的欺诈行为,到了成年后被欺骗或者恐吓的损失会更大。孩子们游戏性质的“战争”实际上是成年人世界的预演。孩子们通过这种提前演练,才能在长大成人后遇到事情时更有准备,更少情绪波折。